(补贴生育时代到来!以后,真的会生娃送房吗?)
来源:楼市黄大大
还记得1990年那个经典春晚小品《超生游击队》吗?
它将永久成为“时代的眼泪”了。
9月26日,国务院关于废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,以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三项行政法规正式发布。
这意味着,从这天起,社会抚养费正式退出历史舞台,我们迈入了鼓励生育的新时代。
不仅“超生罚款”从此消失,为了鼓励生娃,越来越多地方已经开始对生育进行补贴了。
7月20日,我国正式放开三胎,同时明确“地方政府可以研究制定根据养育未成年子女负担情况,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买房屋的优惠政策”。
有了文件坐镇,多个城市进行了大胆尝试。
先是“全国生育补贴第一城”四川攀枝花,在今年七月底率先提出,对育有二三胎的本市户籍家庭,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,直至孩子3岁。
甘肃省临泽县则对生育补贴再升级,不仅对产妇发放生育津贴,还提出二孩每年补贴5000元,三孩每年补贴1万元,同样发至孩子3岁。
最让人心动的是,这些家庭在临泽县城区购买商品房时,政府还会发放4万元的买房补助。
对于当地3000-4000元/㎡的房价来说,相当于直接送了个卧室!力度不可谓不大。
这种激励,对于人均收入不高(人均月收入三四千)的中西部县市家庭而言,确实可以有效分担养育子女的重担。
但对于一二线城市而言,不管是直接发钱还是买房补贴,都不具备可行性——
这些城市人口密度大,消费水平尤其是育儿成本高,房价更是可以“吃小孩”,4万元别说卧室了,就连半个厕所都买不了。
在这种背景下,没有房产证,大家就连结婚证都不敢拿。
但如果真的要补贴十平方米的房价,一人几十万,对于地方政府来说,还不如直接作为人才补贴,挥挥手,大批现成的高端人才立马涌现。
因此,这些城市更多在差异化租赁和购房优惠方面下功夫。
优先申请公租房、加大公租房供应这种常规操作就不说了,最让人期待的还是购房优惠。
关于这一方面的讨论和建议有很多:
降税、降房贷利率、多孩家庭优先选房等等。但最有落地可能性的莫过于“二胎家庭开放二套房贷款限制”。
确实,如果是夫妻俩年轻时打拼着买了小房子,后面生了二娃乃至三娃,置换需求必然越发强烈。但要拿出七成首付买房,对大部分家庭而言是巨大的负担。
以广州一套一百平的房子为例,总价500万,如果买家按现行的二套房七成首付计算,则需要一次性拿出350万,而如果是三成首付,则只需要150万。两者之差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
最近,长沙和成都两座城市,就对人大代表和市民提出的这个建议,做出了公开回应。
长沙市政府表示,放宽限购有其合理性,将深入研究,在坚持“房住不炒”原则前提下,适时适度优化调控政策;而成都市政府则表示,将科学分析,积极研究。
两地政府虽然没有明确给出肯定答复,但根据口风和当下形势,相信松绑已经不会太遥远了。
或许是明年,一大波改善型购买力又将汹涌出笼。
不管是直接送钱,还是出台买房优惠,最终目的都在于“要人”,准确来说,是要年轻能干的劳动力。
因此,比起辛辛苦苦提高生育率,摆在一二线城市面前最具性价比的选择,莫过于直接扯人落户。
前段时间,重点城市武汉提出放宽落户门槛。今后,45周岁以下男性和35周岁以下女性,不限工作,也不限学历,只要在新城区和功能区连续工作或创业六个月,就可以直接落户。
条件之宽松,几乎相当于“零门槛”落户。
事实上,还有多座省会城市实行了类似的落户政策。
2019年3月,河北石家庄成为了全国首个实行“零门槛”落户的省会城市。
自“国际庄”打响放开落户第一枪后,2020年至今,江西南昌、山东济南、福建福州、宁夏银川、云南昆明等五座省会城市也都相继提出全面放开落户。
就连一向门槛极高的上海和北京,也都接连放出信号。
在近期发布的《北京市“十四五”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》中,北京提出将“适度扩大人才和积分落户规模”;上海也于去年九月提出,从清北两所落户试点学校范围,扩大至四所在沪“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”。
除了各城市主动放宽落户门槛,国家发改委于今年四月份还提出,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,全面落实取消落户政策。
这意味着,全面开放落户门槛,已经从点铺到面,今后人口流动将越发自由。
可想而知,在这样的背景下,顶尖城市掐尖,一流城市则会开启“抽水机”模式,将人口源源不断吸入辖区内。
至于三流城市的命运,则是沦为一个又一个的“鹤岗”,在被人津津乐道其低房价之余,逐渐成为常态。
对于一座城市而言,人口就是未来。
一场抢夺人口和人才的城市战争,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了白热化阶段。
生育补贴也好,放松落户门槛也好,大量政策密集出台的背后,是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。
据联合国预测,按照中性情景,中国将在2035年进入超老龄化社会,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0%,2075年将超过30%。
也就是说,预计十四年后,大街上每五个人里,就会有一位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。
图源:华西证券
而参照东亚的前车之鉴——日韩两国,这些老人多半还在一线岗位工作,或是成为外卖骑手,或是的士司机。
这一幕在我国也将上演。
前段时间,“低龄老年人”成为一个热词,这些60-69岁,身体尚佳,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的银发族,也将再次步入工作岗位,为自己将来的的养老生活添砖加瓦。
上述的还是平均水平。如果具体到不同城市,老龄化程度的分化更是触目惊心。
根据第一财经报道,按照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%的标准,当前我国已有149城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。
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最高的50个城市
这些城市集中在东北地区、中部地区、长三角、黄河中下游以及成渝城市圈。
深度老龄化城市分布
其中,四川省的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,17个城市赫然在列。
原因也很好理解,一是天府之国四川,作为著名的长寿之乡,素有“老不出蜀”之称,吸引大量老年人前来养老。
二是在强省会战略下,年轻人大多被虹吸到成都务工。当前,成都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2000万,反观四川的21个地市州中,有18个地市州人口处于净流出状态。
除了四川以外,湖南、安徽等实行强省会战略的省份也出现了类似情况。
至于紧随其后的东北地区,更是由于城镇化较早,国企和事业单位多,早年对计划生育执行严格,同时近年来大量年轻人口外流,导致三省共计36市全部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。
其中,有一类城市的人口结构最为危险。即以河南南阳、洛阳、山东临沂这类城市为代表的“两头大、中间小”结构。
也就是劳动力外流,而大量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驻守家中。这类城市的人口抚养比极高。
以南阳为例,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.79%,同时0-14岁人口比重占了26.63%,劳动人口仅仅占了一半。在这种高度重视教育的城市,不仅要投入大量财政到养老、医疗方面,还要投入大量教育资源。
2020年,南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02亿元,支出744.5亿元,其中,全市教育支出就花了165.5亿元,占了收入的四分之三。
最可怕的是,培育出来的年轻人还在源源不断流出......人走了,产业带动不起来,经济下滑,土地价值只贬不增。
还有很多城市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。在人流涌动中,它们静立着老去。
因此,人口缩减之下,每一个中产必须重新放眼未来五年,来考量自己所处的这片土地——
举报/反馈
扫描上面二维码,微信咨询
落户咨询热线:13671738356
咨询热线
13671738356